第二届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上海论坛在华东师大举办

作者: 时间:2024-03-09 点击数: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学习型社会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领域的意义与作用日益彰显。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终身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进一步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主办、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承办的“第二届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上海论坛”于36日在华东师大普陀校区举行。论坛围绕“精品课程建设与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

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闫鹏涛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开幕式由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副主任裴建华主持。上海市(区)各级老年教育机构及高校老年大学负责人、一线教师,以及来自贵州、甘肃、广东、湖南、黑龙江、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老年教育的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近200人参加论坛。

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在致辞中强调了老年教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的关键作用。上海作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正积极探索通过教育促进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途径。华东师大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年教育,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落户华东师大以来,围绕课程这一核心问题充分发挥华东师大的学科和专家优势,努力探索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他还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推进教育数字化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这为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华东师大将继续致力于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动,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广泛吸纳全国各界老年教育课程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佳论高见,总结和梳理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已有的成果和举措,为上海市老年教育政策咨询服务,为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闫鹏涛在主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上海老年教育的发展情况,指出上海市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建立了覆盖全市的老年教育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服务。他强调,为使老年教育课程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上海正深化课程建设研究,包括优化课程体系、打造品牌课程和推动数字化课程的评估与建设,同时积极探索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评估指标以提高课程质量。他提出,未来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应立足实践,持续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提升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并增进国内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教育强国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开幕式后,上海老年教育品牌课程的评选表彰举行。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夏瑛宣读表彰决定;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沈涛、张社、常务副主任李学红分别为荣获特色课程奖、精品课程奖和优秀组织奖的获奖代表和单位颁奖。

颁奖环节后,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家成,中心研究室主任朱敏和马丽华分别作了题为“基于《气候变化教育纲要》的老年教育课程设计”“上海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研制思考”“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分类的基本构想”的专题研究报告。

在老年教育专家主旨发言环节,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周延军,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崔新有,浙江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吉先,合肥经济学院副校长伍德勤,福建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沈光辉五位专家受邀作主旨发言。

周延军“关于老年大学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为题,对老年大学教材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他强调了老年大学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教材应符合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内容应多样化,涵盖健康、文化、科技等领域,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时代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重视数字化教材和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他指出,老年大学教材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通过高质量的教材,可以有效地提升老年教育水平,促进老年人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崔新有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学历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随着“新老人”群体的崛起,他们对教育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他以“面向新老人——银发浪潮下老年学历教育新定位和新探索”为题,强调了老年学历教育的新定位应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激活老年人口的人力资本。面对课程设置不完备、学习资源不系统、学分银行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江苏开放大学探索了“人本化、社区化、数智化、适老化”的教育模式,通过提供多样化课程、实施双导师制、建立学分银行等措施,以适应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张吉先指出,当前老年教育存在班级为基本单元、实践性和活动性教学、实用性目标导向等特点,但也面临着教学内容缺乏统一大纲、教学组织随意性大、缺乏教学评价等问题。基于此,他提出了深化老年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强调以课堂为核心,创新“课前设计”、“课堂组织”和“课后评价”三个要素。他还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如学习地图和在线教育平台,来构建老年学习的新样态。这些措施旨在提升老年教育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实现老年教育的现代化和普惠共享。

伍德勤深入探讨了老年学历教育的困境,包括入学条件限制、专业设置单一、课程与教学方法不适应老年人需求、考核评价方式不适宜以及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他提出利用“学分银行”系统来增加课程选择自由度、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并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他建议构建适合老年人的教育体系,明确办学主体,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并建立学分累积和教学管理机制;同时强调了确保老年学历教育文凭价值的重要性,避免滥发文凭,以维护其社会认可度。

沈光辉“老年学员的人格因素与个体特征如何影响课程偏好——基于用户学习行为的画像”为主题,探讨了老年学员的人格因素和个体特征如何影响他们对老年大学课程的选择偏好。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外倾性和神经质等人格特质,以及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个体特征,显著影响老年学员的课程偏好,建议老年教育应个性化设计课程,以提高老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教育的可及性。该研究旨在为老年教育课程设计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的参考,有助于提升老年教育的质量和老年人的幸福度。

在青年学者专场环节,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孙立新、国家开放大学研究员刘述、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李洁、四川开放大学研究员江颖和上海开放大学副研究员傅蕾作专题报告,分享环节由马丽华主持。

孙立新“老年教育品牌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为题,主要探讨了老年教育品牌课程的建设,强调了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她提出了基于七大类别的老年教育的教育品牌,如“康养游学”“传统文化”等,强调品牌定位、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和组织机构建设的重要性。此外,她强调了老年教育的社会治理作用和积极老龄化的概念。

刘述从历史方位、时代价值和路径探讨三个部分探讨“老年教育课程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路径”,强调老年教育在提升老年人社会责任感、促进家庭和谐以及推动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刘述提出,老年教育应通过多元主体联动、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创新课程内容与形式、完善激励与评估机制等策略来实现。这些措施旨在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增强老年人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为社会治理和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李洁“老年教育课程目标的现实构建——以精神发展为内核要素”为题,强调了课程目标在老年教育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核心地位,认为精神发展是老年教育课程目标的核心要素。她指出,精神发展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精神性增长,也是老年期的本质特征,对老年幸福感的实现至关重要,应基于老年学习者的需求、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三个维度来构建课程目标。

江颖“老年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探索——基于中国香港和内地老年教育机构比较的视角”为题,探讨了中国香港和内地老年教育机构的课程价值取向。香港注重代际教育、生命教育和跨界协作,而内地强调社会服务和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她提出老年教育应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建立课程递进阶梯,并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并强调了培养老年教育专业人才和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傅蕾“回归起点:老年人学习需求层次下的课程开发——基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视角”为主题,分析了国内外老年学习需求的差异。通过调查,她揭示了老年人学习需求与美好生活向往的关联,强调了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并提出启发性建议。

在优秀案例研究专场,上海市松江区社区学院刘清圆、上海市崇明区社区学院童奇炎、上海浦东南汇新城老年大学李秋菊、广东开放大学赵斯羽、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大学王旭、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社区(老年)学校许德学作报告,分享环节由朱敏主持。

刘清圆作了题为“老年大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实验研究——以《幸福长者生命成长课程》为例”的案例汇报,介绍了上海市松江区社区学院“幸福长者生命成长课程”的相关设计,助力长者提升生命和生活质量。

童奇炎作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意海派插花>的构建路径与融合实践”的分享。课程将美和教育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将道德提升和人文素养穿插其中,从中体验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

李秋菊作了题为“智慧老年:绿色科创与气候变化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专题报告,探讨了绿色科创与气候变化教育在老年教育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智慧助老和创新教育的趋势,尤其是数字化教育对于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质量和满足他们对科技创新及气候变化的学习需求至关重要。

赵斯羽作了题为“终身学习视角下韧性主题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国外经验”的专题报告,具体介绍了国外关于韧性主题的老年课程案例,强调应对能力、适应力、积极的自我概念这三个核心属性,启示我国老年教育进一步丰富课程类型,立足文化语境开发课程,并提高课程的参与性。

王旭“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英语讲》”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为题进行汇报,介绍了该门课程的缘起、内容与实施等,期冀提升学员的英语日常生活用语并传播中国文化知识。

许德学分享了开发《生活中的法》课程的心路历程,强调了教育老年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提倡“授人以渔”的理念,提升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生活质量。

最后,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会长庄俭对论坛进行了总结点评。他认为本次论坛组织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多样。首先,论坛具有广泛性。专家学者涉及地区广泛,身份角色多样,理论视角丰富。其次,论坛及时且必要。响应了国家“扩大资源共建”的号召,是对现实老年教育课程建设问题的及时响应。第三,论坛具有新意且富含成果。关注了老年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对象的差异以及“新老年人”如何培养等问题。第四,论坛具有实际性。各位学者均能结合自身实践以及调查调研,以数据、事实说话,为老年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最后,庄俭希望论坛越办越好,在智慧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中,共同开创老年教育的美好未来。


 

来源:https://www.ecnu.edu.cn/info/1094/65702.ht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26号 鄂ICP备 030188 版权所有:湖北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