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放教育研究
[摘要] 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等教育形态之一,对我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 型大国的宏伟目标举足轻重。在国内开放大学迈过第一个十年之际,如何评价开放大学挂牌以来的发展成 果,对其当前定位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以下开放大学评价五问值得考量:一是什么样的评价才是 对开放大学最好的评价,二是什么样的评价应该成为开放大学最看重的评价,三是什么样的评价最能体现开 放大学的作用与地位,四是什么样的评价最能推动开放大学的高质量发展,五是什么样的评价最能展现开放 大学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价值。以评价促发展并理顺开放大学面临的核心问题与时代任务,对凝聚开放大学 力量,实现开放大学的体系化、特色化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开放大学;终身教育;评价;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79( 2023 ) 02−0012−07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国家正在全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的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大更是把建设学习型社会提 升到了构建学习型大国宏伟目标的高度。若要实 现上述两大构想,开放教育不可或缺,作为新型高 等教育形态——开放大学的功能发挥更是至关重要。
当前支持开放大学参与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 设的政策话语频频出现于政府文件中。《国家开放 大 学 综 合 改 革 方 案 》专 门 提 出 开 放 大 学 需 要 补 齐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短板的改革 任务。《“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与养老服务 体系规划》提出要“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 年大学”,并鼓励老年教育机构开展在线老年教育 等。简言之,开放大学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内 涵式发展已经进入关键的攻坚期,其与国家提出的教育终身化、数字化、老龄化及高等教育的新型化、 多样化等发展战略在某一时间点相遇,同时又在极 大程度上呼应了普通民众对新教育改革的需求。
在国家着手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之际,适时进行 科学评价开放大学挂牌以来的转型发展与办学效果,对于认清目标、补齐短板、凝聚力量,并以更强 烈的时代性、超越性和发展性深入推进开放大学 下一个十年的品质提升与内涵深化,无疑将起到事 半功倍的重要作用。
鉴于以上认识,就迄今为止的开放大学办学状 况进行整体评价与展望,对开放大学的未来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评价有各种维度及不同的方向与指 标,本文主要关注以下五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评 价才是对开放大学最好的评价,二是什么样的评价 应该成为开放大学最看重的评价,三是什么样的评 价最能体现开放大学的作用与地位,四是什么样的评价最能推动开放
大学的高质量发展,五是什么样 的评价最能展现开放大学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价值。 认真思考并审慎探究上述“五问”,将引导我们重 新审视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并站在回归开放教育 本质的立场与高度检验开放大学的办学成果与积极意义。
二、开放大学评价“五问”
(一)第一问:什么样的评价才是对开放大学最好的评价
能否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高质量发展教育的 方针,满足普通民众对新型高等教育的热切期待与 需求,应该是对开放大学最好的评价。一般而言, 评价包含“测评”与“估价”的意蕴,估价又意味 着以某种价值标准衡量评价对象的意义。我国教 育方针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无疑应该成为衡量开放大学评 价标准的根基。根据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等教育 类型以及“开放”特点,其目光应聚焦于培养服务 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大国的服务者与建设 者的目标。因此,这里所指的“最好评价”就应包 括:健全新型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凝聚不 同于普通高校的智能化教师团队,培养社会特殊领 域紧缺人才,积极推进与普通高校错位发展。这应 该成为开放大学今后改革与转型的基本方向。
具体实践需关注以下三方面:一是要确立以学 习者为中心的服务观,这意味着开放大学要继续深 入贯彻面向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属性、社会地位的 学习者所持有的“有教无类”的态度。伴随终身 学习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最需触及的乃是那 些最难实现自身终身学习理想的社会群体,比如进 入老年期的高龄者、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辍学者、教 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务工者等。上述群体往往被排 斥在传统高等教育的门外并呈现边缘化及“疤痕 效应”的特征。开放大学所具有的普惠、包容与 平等的办学理念在赋予上述社会群体学习机会的 同时,也会使自身的教育服务周期延长、服务机制 优化。这亦体现了开放大学服务全民的意识,尤其 是关注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例 如,广东开放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 略,探索并形成了“混合多元、学养结合”的老年教育模式,构建了覆盖全省城乡的老年教育办学网 络,同时将线下高端办学与线上平台贯通,积极推 动老年教育的现代化。二是要精准识别和预测学 习者的教育需求并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有学者 指出,知识社会发展的迅猛性、变化性与技术性正 在不断重塑学习者的教育期望,同时劳动力市场作为重要中介亦影响了学习者的教育选择(吴康宁,2002)开放大学从供需匹配的角度正在努力筹建 多元化的教师队伍、贴近社会实际需要优化培养 方案、调整缺乏活力的体系结构并着力构建开放 式的管理机制。三是提升教学标准与教育质量,尤其需要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全方位供给。 2016 年,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明确指出,开放大学应坚持质量第一,实现“宽进严出”,着眼全面提升学习者的素质和能力,夯实办学基础, 提高办学水平,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为学习者提供优质、低成本、有竞争力的教育服务。对此,重视 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与文化建设极其重要,其中就包括通过筹划开放大学教育质量评估等举措,尝试 建设适合开放大学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基准,从而在物质、制度、精神与行为层面全方位提高开 放大学的教育服务水平。上述三方面均聚焦开放大学建设的根本宗旨——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突出开放大学的优势与特色;实现精准服务,盘活开放大学的“生命线”。以此确立开放大学的评价基准,也就明确了何为“好”的评价。
(二)第二问:什么样的评价应该成为开放大学 最看重的评价
努力回应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需要并确立自 身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方针,应该成为开放大学最看 重的评价。开放大学的创设本身就是国家为了积 极响应新时期社会面临的新问题的重要举措,如人 口老龄化问题、构建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大国教 育方针的落实问题等。因此回应国家战略应该成 为开放大学最看重的评价,这亦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2016年以来,政府陆续发布了《老年教育发展 规划(2016-2020 年)》《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 长期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对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 系,缓解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积极应对老龄化以实 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上述战略亦都是开放大学必须首先关注并尽力完成的时代使命。因此,如何通过学习型社会建设及终身学习资源平台的搭建,为老年群体提供教育服务的切实保障,同时通过丰富老年教育课 程、培养老龄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缓解老年社会问题等都应是开放大学今后必须思考并应对的重要命题。其实国家政策已经对开放大学服务老龄社会的教育需求作出了明确指示,如 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2022 年,国务院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中强调:“推动各地开放大学举办‘老年开放大学’,鼓励老年教育机构开展在线老年教育。创新机制,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由上可见,开放大学亟需参与和完善老年教育相关学科与专业的建设,并通过人才培养、社区服务下沉等多条路径回应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完善老年教育的供给格局、优化老年教育的资源配置、提升老年教 育的服务水平,而且作为国家期待的新型高等教育亦可以助力政府落实老龄社会的发展战略,这也是开放大学创设的应有之义以及提升办学“含金量” 的重要路径。
(三)第三问:什么样的评价最能体现开放大学 的作用与地位
回应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改革发展需求,并 在推广落实数字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作出重大贡 献,如此才最能体现开放大学的作用与地位。
党的二十大第一次把“推进数字化教育”写 入总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亦多次提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的现代化。普通高校面对的大多是尚未涉 入社会的年轻人,作为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开放大 学除了开展面向年轻人的学历教育,还承担了大量 推进校外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重任。 处在一个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交错迅猛发展的 社会样态中,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亦已经成为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数字化教育的拓展, 更 为 构 建 学 习 型 社 会 创 造 了 必 要 的 条 件 与 基 础 。 而对此重要任务及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开放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开放大 学如何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平台优势研究数字 化教育的开发与应用,并投入力量深化社区教育的 改革与发展,这些都是紧跟国家治理现代化导向的 重要体现,若能完成以上重大使命,将最能体现开放大学的作用与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开放大学尤其应当在数字化推 进教育发展及社会治理浪潮中加强危机应对意识。 过去远程教育支撑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的办 学基础并确保其优势,而当前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 互联网+教育日益盛行之际,高等院校和教育市场均参与在线教育供给,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资源与 平台优势正逐步走向平庸,如何重视智能教育并重新确立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优势地位可谓迫在眉睫。据此,开放大学需要在数字化场域中引领学校变革与发展的方向,同时在扎实推进既有教育资源数化、资格框架与学分银行及终身学习数字化平台建设等任务的基础上,加强大数据、人工 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教育应用研究,以实现技术赋能学习方式变革及数字化创新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四)第四问:什么样的评价最能推动开放大学 的高质量发展
开放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拾遗补缺。当前可通过多元服务的方式推进老年教育、引领社 区教育、拓展职业技能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完善学分银行架构以及从无差别融合教育的视角弥补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空缺,并深入探索服务基层社 会的教育创新发展模式,以获得社会认可的高“含 金量”评价。
2021年,我国各种形式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 4430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 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当高等教育进入 大众化、普及化阶段,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结构 也会随之发生转变。正如马丁 • 特罗(1999)指出的,“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才能拥有 的教育特权,而是属于全体公民的一种教育权利与社会义务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之前就已具备相关就业经验,并且随着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相当比例的学生将通过非学术工作换取学费,延时入学、“时学时辍”现象会变得更加普遍;高等教育机构不再受时空条件限制,学生可通过各类在场 或不在场的方式进行学习,学校与社会间的界限将 逐步模糊甚至消失”。简言之,社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正在从“阶段性”向 “终身性”延伸,由“专业化”向“多元化”拓展,并由“标准化”向“个性化”迈进。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和 实践的深入,民众将教育、工作、退休作为人生三 阶段的认知亦逐渐被打破,成人非传统、非学历高 等教育的需求迅速扩张,社会的发展性和不确定性也大大提升了他 们参与开放型高等教育的意愿。与此同时,职业或就业也不再成为人生学习的唯一 目标,提升生命品质、丰富业余生活甚至扩大社会 交往机会都有可能成为民众参与开放高等教育的动机与原因。在此背景下,高质量开放大学的评价 宗旨就是切实满足民众对开放高等教育的内在需 求,以及更关注人的生命属性。换言之,开放大学应全面挖掘非适龄人口的增长点,改变非传统高等 教育需求的低迷状态,即当开放大学丰富、优质、多元、人性化的教育资源覆盖大众的教育需求时, 必将获得社会大众的正面评价。英国开放大学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量了学习者的多元需求,即针对不同学习群体,不仅围绕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定位 课程内容,还将学生反馈作为课程评价和完善的重要依据;针对学习者的不同学习层次,其课程设计亦从短期课程到本科、研究生层次逐级递进,课程组合灵活自由,学分转换科学畅通,避免了同质化、重复性课程设计,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学习需求设计课程,这也是英国开放大学能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重要原因之一(曹晖等,2018) 。
(五)第五问:什么样的评价最能展现开放大学 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价值
未来 大学可分为学术型、通用型与实用型三类。学术型大学旨在培养具备知识生产与科学创造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通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定 位为具有广博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实用型大学致力于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技能领域的专业 人才(吴遵民,2022)。基于开放大学的自身特点和 发展定位,实现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高等教育的错位发展,同时实现功能互补、层次有别的人才培养目标最能体现开放大学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价值(李松,2022) 。
再就本质属性看,开放大学本不需要与传统高等院校进行同位竞争,而应当在开放的高等教育赛 道上引领潮流。从错位发展的角度出发,开放大学 需要建立的是多元化的人才观,并在高等教育体系 框架内建立一套富有开放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评价制度,同时打造服务区域发展和提升 影响力的科研体系和社会服务平台。2000 年前后,我国高校兴起了网络学院的建设热潮,不少高校尤 其是“985 高校 ”大多通 过设 置 网 络 学 院举 办 在职高等教育。这虽然满足了部分社会人士的需求,但质量亦一直受到社会诟病。最近由于疫情原因,在线教育再次受到重视,但其认可度和质量同样广受关注(张应强,2022) 。针对在线教育的种种问题,开放大学如何克服困难并发挥自身优势非常重要。开放大学的兴起立足的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理念,因 此开放大学实现数字化转型比其他类型高等教育有着更为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也是开放大学 今后凸显其特色发展与社会价值的路径所在。
此外,开放大学不是中国教育语境的独特产物,日、韩、英、德等国教育体系均有其身影。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开放大学评价对标国际开放大学的发展与评价基准,以全球视野响应教育对外开放中关于开展中外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扩大在线教育的国际辐 射力等号召,同时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开放教育深入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鲜明特征和独特魅力等都应是重点思考与量化的因素。
三、开放大学评价与发展建议
基于以上开放大学评价“五问”,本文特提出以下三点展望与建议。
(一)开放大学须始终坚持满足公民开放、终身、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基本原则
评价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发展,因此就“什么样的评价才是对开放大学最好的评价”以及 “什么样的评价最能推动开放大学的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来看,开放大学要实现自身可持续、高质量的 发展就必须回归人(学习者)的本位,即把满足教育对象(公民)开放、终身、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作为办学与评价的归宿。
首先就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国家教育方针的角度看,开放大学应始终坚持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一宗旨,即要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其次,从教育体系的构建看,开放大学需要在现代化教育 体系中确立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地位,既要服务于学 习型社会建设,又要完成构建学习型大国的目标,同时还要在体系建设中满足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提供多元、多样的学习资源,即充分体现开放大学的“开放性 ”特征,而这一特征亦打破了制度化的教育封闭的顽疾,使现代化的教育体系真正面向人人。
工业革命的成就是催生了封闭式的现代学校教育,社会变迁则进一步激发了终身教育浪潮。终 身教育不仅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形态, 而 且 使 学 习 成 为 贯 穿人一生全过程的重要经历 。如今,终身教育已然不再是一种口号或抽象的概念,而是公众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当社会从人力生产资源的聚集转向知识与科技创新、从工业社会迈向数字信息化社会、从经济发展主导走向生态文明持续发展之际,每个个体的适应性改变都对开放的、终身的、个性化的教育提出了更为强烈的需求。再从人生的经历、范围和场域来看,公民从出生到老去的任何年龄阶段均应享有教育的基本权利;教育的范围也应包括公民的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及其相互之间的统合与联系;教育机会和内容的提供也涉及公民个体、家庭及社区等不同对象和场域的学习需求。换言之,传统的基于单一学校场域的教育已无法满足公民 对教育提出的各种需求,尤其是在近期,学习型大国建设的发展方针更是呼吁开放大学要发挥新型高等教育的作用,在破解学历教育体制的束缚、破除受教育者年龄与身份的限制、突破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隔离的壁垒等方面下功夫,将开放办学、包容办学、数字化办学真正落到实处。简言之,为了满足公民开放的、终身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开放大学特别需要在转型进程中关注信息技术的升 级迭代、课程资源的多元供给、师资队伍的优质配置、治理方式的智能优化,同时加强终身学习平台、学分银行与资历框架的规范性与可行性建设,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结合服务学习者并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
(二)开放大学须大力贯彻服务老龄化、数字化、 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
正如以上所述,努力回应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 需要并确立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方针应成为开 放大学最看重的评价。努力落实国家教育治理现 代化的改革发展纲要,并在推广数字化教育改革的 进程中作出重大贡献,最能体现开放大学的作用与地位。从这一立场出发,服务国家老龄化、数字化、 现代化社会发展战略理应成为开放大学发展与评价的核心内容。
我国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对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意义。我国社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数字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挑战,老 龄 化 与少 子 化并行导致学校新生人数降低、高等院校数量与结构需要更新 以及 老 龄人 口对 教 育需求剧增等问题。但人口结构变化与数字化的邂逅所带来的是老年人 的 生存 阻 隔、数 字鸿 沟、公 民 信 息 素 养 急需 培育等命题。现代化进程普遍存在的城乡发展差距、新型农民及成人职业教育等问题也非常严重。可以 说,老 龄 化、数 字 化 与 现 代 化 并 非 相 互 割 裂 的存在,而是互相勾连地呈现于社会图景之中,开放大学对解决此类问题具有其他类型高校无法替代的 重 要 作 用,其 亲 民 属 性、远 程 优 势 与 转 型 机 遇都将成为服务快速变化社会中人口教育需求的有力 突破 口 。另 一方 面,国 家也对此进行了精准识别与宏图规划,如制定《“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与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及 中 国式 现代 化 相关 重要 战 略 等,不少 发展 战 略赋予开放大学缓解新时期老年教育供给矛盾、服务区域数字化经济发展、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效应的时代使命,如“依托开放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依靠 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 、大 数 据 、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 等 。可以说,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与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密切关联,服务老龄化、数字化、现代化社会发展战略不仅由其自身性质决定同时又与国家发展战略同步,这理应成为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开放大学应继续凸显自身体系化、特色化 与多元化发展的基本共识
就当下开放大学的评价而言,有学者认为它在 发展的同时也承袭了广播电视大学原有的办学难 题(崔延强等,2011),如面临身份、制度、行为等三 重困境(崔新有,2020),还遭遇了普通高校抢滩网 络教育、企业巨头试水在线教育、普通民众首选优 质教育、社会用工歧视开放教育等外部挑战(荆德 刚,2020)。这就更需要关注 “什么样的评价最能 展现开放大学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价值”。开放大 学的评价与发展既要以公民的教育需求为基础,以 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为导向,同时又要形成开放大学系统化和特色化办学的行动力量。唯有如此才能 彰显其在高等教育系统及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 体系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从管理体制的建设来看,《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指出,要推进现有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 地方开放大学。 39 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地 方开放大学后,作为地方政府所属高等学校的隶属 关系及管理体制仍保持不变,原有的学历及非学历 教育的办学权亦保持不变,即以实施国家开放大学 的继续教育业务为主,同时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适 度开发体现区域特色、满足地方需求、服务当地经济的社会发展及职业技能导向明确的专业和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依据这一改革要 求,外部管理体制的建设要理顺开放大学在教育体 系中的位置,一方面要明确和强化其作为高等院校 的地位,加强地方对开放大学学科建设、人才队伍 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的支持。另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要从“新型”的特征入手鼓励 开放大学探索更为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尤其在 服务社区教育方面,开放大学要与基层政府加大合 作力度,深入到基层社区开展教育活动,地方行政 管理体系则需要在制度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引导,以构建协同创新的合作关系。业务指导方面国家 开放大学要发挥业务指导和资源统筹等作用,尤其 在数字化推进开放大学建设方面,国家开放大学应 积极发挥建立国家层面数字资源平台的优势,并整 合地方开放大学的课程资源、特色教育资源等,这 亦 体 现 了《 中 国 教 育 现 代化 2035》文件所提出的“共建共享”理念。
从内部建设层面看,开放大学目前运行机制中 出现的基层办学类型多样化、省级开放大学办学 权力的边界模糊化以及各级开放大学办学松散化 的困境,导致已有的“两级统筹、四级办学”运行 机制不畅,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开放教育在高等教育 系统中被迫边缘化,开放大学存在感与认可度持续 降低,其直接后果可能导致社会价值的逐步消退。 这就有必要进一步理顺开放大学的办学体制,具体 包括国家开放大学与具有独立办学自主权的省级 开放大学、省市县开放大学之间的管理模式以及 开放大学与社区学校、职业院校、中专技校等之间 的纵横关系与权力边界等。
简言之,只有通过培育新时期开放大学自身体 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凝聚自身体系化的办学力 量,增强办学的规范性、招生的有序性、发展的动 态性,才能扭转开放教育在地方办学系统中的边缘 地位。从外部发展来看,长期以来开放大学被普通 高等学校“挤压”,其学历的低含金量、弱肯定性等因素均影响招生与发展。因此,开放大学更需明 确自身定位,采取与普通高校错位发展的策略,确 立“查漏补缺”、特色化发展的思维。一言以蔽 之,开放大学可通过建立“大学+平台”的方式,全 方位服务老龄社会人口的教育需求,推进数字化赋 能终身教育发展,优化区域教育辅助社会治理,并 在凸显中国开放教育特色的进程中彰显自身独特 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价值。
四、结语
建立一种评价与发展双向互动的推进机制,确实 是新时代开放大学转型升级并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命题,这也关系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 和教育改革创新方案的践行。开放大学评价的本质 涉及的就是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命题。本文认为,开放 大学应该以回应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需求为核心,以满足普通民众对开放高等教育的内在呼声为宗旨,同时站在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错位发展的时代高度来 凝聚共识,持续发挥其在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智能 教育及数字化融合教育中开拓创新的功能,并坚持正义、普惠的原则,通过精准定位、优质服务、质量保障 等满足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期待,这应该成为开放 大学未来转型发展的努力方向与创新基础。
[ 参考文献 ]
[1] 曹晖,伊晓婷,李澍松,沈君华(2018 ) . 基于多元学习需求的英 国开放大学课程建设研究 [J]. 成人教育,38 ( 3 ):89-93.
[2] 崔新有(2020 ) . 开放大学试点:困境与突破 [J]. 开放教育研究, 26 ( 4 ):12- 17.
[3] 崔延强,吴叶林(2011 ) . 我国开放大学治理困境与现代大学制 度推进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6 ):9- 13.
[4] 荆德刚(2020 ) . 开放大学改革:使命、发展与挑战 [J]. 开放教 育研究,26 ( 4 ):4- 11.
[5] 李松(2022 ) . 新时代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7 ):48-54.
[6] 马丁 • 特罗( 1999 ) . 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 [J]. 王香丽 译. 外国高等教育资料, ( 1 ):1-22.
[7] 吴康宁(2002 ) . 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 [J]. 教育科学,( 3 ):14- 18.
[8] 吴遵民(2022 ) . 高考这十年:改革中探索,创新中前行 [J]. 教 育家, ( 41 ):1-2.
[9] 张应强(2022 ) . 高等教育质量民间立场与我国高等教育普及 化 [J]. 大学教育科学, ( 6 ):4- 12.
[10]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教 育 部 (2020 ) . 国 家 开 放 大 学综合 改 革 方案 [EB/OL]. [2023-01- 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 zhgg/202009/t20200907_486014.html.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 ) . 2021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 统计公报 [R]. [2023-01- 19]. http://www.gov.cn/xinwen/2022-09/15/con- _5710039.tenthtm.
Five Questions on Open University Evaluation
WU Zunmin
(Faculty of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Asa newrelatively 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Open University has a pivotal role in building an education system that serves lifelong learningfor all and in achieving the ambitious goal of a learning nation. Celebrating the first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opening university in China, 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its achievement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o determine its current posi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following five questions are essential and worth considering: ( 1) what evaluation is the best evaluation of the Open University; (2) what evaluation sh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evaluation of the Open University; (3) what evaluation can best reflect the role and status of the Open University; (4) what evaluation can best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Open University; and (5) what evaluation can best demonstrate the spiritual quality and social value of the Open University. It is important to use evaluation to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to rationalize the core issues and tasks facing the Open University, which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gathering the strength of the Open University and in achieving systematic and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ofthe Open University.
Key words: open university;lifelong education;evaluation;education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