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广西老年群体对学习老有所为的相关内容更感兴趣
对不同地区老年人意愿学习内容的卡方检验发现,在生产或工作技能学习、现代养护、现代科技、 游学四项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其他各项学习内容上差异不明显。广西地区被调查的老年人对 学习生产或工作技能、学习现代养护与教育内容两项上的意愿最高(分别为 37.1% 和 47.3%),四川地 区老年人对现代科技内容上的学习意愿最高(54.3%),而北京地区老年人对游学兴趣最高(42.2%)。
2. 居住地差异
(1)城区被调查者参与老年教育的意愿较强
对不同居住地被调查者的参与老年教育意愿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如图 12 所示,皮尔逊卡方值为 83.727,自由度为 12,显著性概率 p=0,表明不同居住地的老年人在教育参与上的观点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城区、城乡接合部、乡镇、农村等四类居住地的被调查者普遍认同“老年生活应以休息娱 乐”为主,但城区的被调查者对老年参与学习的意愿较为强烈,如有 42% 的人认为“老年人仍要坚持学 习,‘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可能与城区教育设施相对完善、被调查者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对终身学 习的意义和价值较为认同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乡镇和农村地区对“老年人仍要坚持学习,‘要活到老 学到老’”的认同率亦分别达到 29.3% 和 14.9%。这又与近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各级各类教育得 以迅速发展有关。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课程,满足乡村产业发展和振兴需要”方针的实施, 使得乡镇和农村人口的教育观发生了很大改变,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2 ) 城乡接合部人群所获经费支持最少
关于教育经费的卡方检验显示(图 13),不同居住地人群在各项教育经费来源方面也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0)。居住在城乡接合部的被调查者的来源于政府或社区补贴的教育经费仅占 2.04%,不仅低 于居住在经济、教育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城区,同时也低于农村地区的被调查者。城乡接合部作为接近 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同时也是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在老年教育的政策制 定和实施中往往最容易被忽视。但由于其地跨城乡、房租廉价,加上管理薄弱,大量外来人口集聚于 此,现状却是他们很难享受到与当地人相同的老年教育福利。
(3)城区老年群体利用手机等媒介的学习时长最长
对不同居住地人群利用不同设备学习时长 的 F 检验表明,不同居住地人群在电脑学习时长 ( F= 18.484,P=0.000 ) 、手机学习时长(F=27.461,p=0.000)以及微信学习时长(F=25.015,p=0.000)上均 存在显著差异。从表 3 可见,城区人群无论是在电脑、手机还是微信上的学习时间,均高于其他三类 居住地人群,而农村地区被调查老年人在三类媒介上的学习时间均最短。这表明相比于其他人群,城 区老年人拥有更多的现代化学习入口,并且拥有更多的时间实际开展学习活动。对比之下,农村地区 老年人可能由于生活所迫,拥有相对较少的从事劳作以外的闲暇时间。这又从另一方面说明,老龄社 会背景下的教育发展,需要相应加大诸如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4)农村老年群体对生产或工作技能的学习意愿最强
统计结果表明(表 4),就意愿学习的内容而言,不同居住地老年人在生产或工作技能以及游学两项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而在现代养护与教育、家政、现代科技、人文艺术、健康养生等项目 上则不存在明显差异。城区被调查老年人对于生产或工作技能的学习意愿最低,在游学的内容上,城 市老年人的学习意愿则最高。而农村老年人在这两项内容上的选择均与城区老年人呈相反的倾向。
四、老年群体学习参与现状的问题与思考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 2020 年)》中曾明确指出,“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在当 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与完善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 势,并实现老龄人口从劣势向优势的转化,已经成为我国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国 务院办公厅, 2016)。深入研究与把握我国老龄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度了解老年人对于学 习的态度及当下的参与现状,对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理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实证调查可以发现,目前老年群体的学习参与现状存在以下特点:
其一,老年群体学习参与意识普遍不高。从老龄社会背景下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角度进行考察,可 以发现被调查群体的整体学习意愿普遍较低。中国素有老人颐养天年的传统观念,这使得老年人对于 自身精神文化层面的关注严重匮乏。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现状与西方老年群体对学习生活持有的积极 态度不同,与同在东亚地区的日本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如有调查发现日本人的老年生活更多地是处在 一种停滞的状态(Hori, 1996 )。上述特点也表明老年学习观具有明显的文化与地域差异。
其二,由政府提供的终身教育场所中的学习机会严重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在各类由政府 举办的终身教育设施(主要指街镇政府举办的社区学校或老年教育中心)中的参与时间整体不足。同 时,在各类教育场所中所获得的教育支持与经费的资助也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上述结果也 再次印证了以往有关老年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政府有力支持的论述(丁倩梅等, 2019)。
其三,工具性的学习内容仍然是当前老年群体关注的重点,“互联网+”技术则为老年群体的广泛 学习提供了重要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当下老年群体更倾向于健康养生、家政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这 与以往相关研究发现的老年人在服务自身家庭、满足个人健康需求方面的工具性特征十分一致(韩伟 等,2018;王英, 2009)。本研究还发现,现代科技相关内容在被调查群体意愿学习内容中排在第三(占 比 44.8%)。被调查人群大都具备了较为充分的“互联网+”的学习条件与基础,而在实际生活中老年人 通过新闻网页和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进行的学习无论是时间还是比重也最高,以上结果也再次印证 了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对于拓展老年学习的空间具有积极意义(Age UK, 2016)。同时,在老龄社会背 景下有效提升老年人的信息技术素养也应该成为今后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Riviven, 2020)。
其四,老年群体在学习信息的获得、学习条件的保障等方面的意识还较为薄弱。这与社区官方宣 传力度不够有关,因此,官方在老年群体经常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进行的信息传播还需加强。老年群 体参与学习目前仍然面临诸多障碍,这些障碍体现在教育供给、个人、家庭等多个方面。未来需要通 过教育生态的整体调整或构建来破除障碍,以切实保障老年群体的学习权利。
其五,对“老有所学”意愿、教育经费支持力度、想要学习的内容等还存在着地区、居住地等方面 的差异。相较于以往研究,本次调查发现城乡接合部老年人所拥有的资源与机会无论与城区还是农村 地区老年人相比,均差距巨大。同时,农村地区老年人更倾向于学习与从事生产和继续工作相关的老年教育内容,而城区老年人则对游学内容最为感兴趣,不同老年群体的学习需要应该成为未来为老人 提供学习机会时最需要关注的议题。
五、适应老龄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策略
基于以上对北京、上海、四川、广西等地的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当下的教育体系确实存在着对老 年人学习参与的重视不足、宣传不够、老年教育的管理与支持系统不健全,以及正在构建中的终身教 育体系因为不甚完善而无法很好回应老年人学习需求等问题与弊端。未来很有必要从服务全民终身 学习的角度去构建适应老龄社会的教育体系,由此才能为老年人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保障。
( 一 ) 加强宣传、促进参与,确立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教育理念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惧老、厌老乃至恐老的观念仍然十分流行。调查发 现,老年群体对于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意愿不高,积极老龄化的观念并未被老年人真正认可。因此,需 要在理念与宣传层面重新树立对老年生命价值的认识。对此,首先需要在理论上加强宣传,以使普通 民众能从正向的角度去理解、认识并肯定年老。同时还需要通过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典型形象的树 立、国外先进经验的介绍等,使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老年人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积 极意义。具体来说,在家庭层面,应动员家庭成员积极支持老年人的社会活动与教育参与,同时通过合 理分工,减轻老人的家庭负担,从而使他们的经验与才能在更广泛的社会平台发挥作用。其次应加强 对青少年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如在中小学课程中加入相应内容和相关知识,以使他们正确理解人 生的不同阶段及对社会产生的不同贡献。最后,则应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出发,强化老有所学、老有 所为的立场,即通过终身学习使老年人正确了解自身的价值及参与学习的重要意义。
( 二 ) 加大保障力度,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
当前,老年大学依然面临“一座难求”的困境。加快老年大学的建设,扩大招生规模,是有效解决 供需矛盾的一条路径,但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看,老年群体参与教育与学习的场所还可拓展至社区、 文化及大众传媒等多种场所(王英、谭琳, 2009)。调查显示,老年群体对现有的教育资源满意度一般, 尤其是教育经费支出还很低,而地方政府也难以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城乡接合部这种情况更 为明显。因此,着眼于老人群体学习权保障的立场,并从更广泛的范畴重新审视并定位老年教育的作 用和地位,就可以动员更多的社会机构与组织加入支持老年教育的行列。加大经费投入,充分整合资 源,以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也是当务之急。具体策略则是开放各类教育平 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下午三点后及双休日的校园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及体育场等 场馆的定时定点利用,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的老年教育活动,等等。而充分结合信息化时代的特点,通过网络与手机终端为老年人搭建信息化平 台,同时统筹现有各种信息渠道为老年教育提供个性化教育课程,也是新时代开展老年教育的新路径 与新方法。
( 三 ) 回应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立足“需求为本”创建老年学习体系
立足需求,是老年教育能否受到欢迎并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构建适应老龄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 内容。面向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不仅意味着教育基础设施与学习资源的提供与开放,同时也需要站在 老年人的立场,对各类教育学习场所予以重新检验与审视,以确保它们能有效适老、助老。从被调查 群体意愿学习的内容来看,大多数人倾向于老有所乐,也有对家政方面的较高学习需求,这也在某种程 度上体现了老年人的老有所为,即为家庭为社会发挥余热的积极意愿。在实地调查中还发现,多数社 区能基于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开发,但在具体的学习方式上,则还需要加强对老年群体身心 特点的研究。老年教育固然也是教育的一种类型,但它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年教育在师资、课程、教学 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普通教育存在明显差别。因此需要基于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去开展调查研究, 以使教育过程与教育要素,能真正适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年龄特征。
( 四 ) 建立信息技术平台,拓展老年人的学习空间
调查表明,当下的中国老年人大多拥有了完备的通讯设备与网络系统,而网络的便利性与拓展性, 则可以为未来的老年教育带来无限的生机与空间。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各地政府及社会组织应该更 加重视网络建设,更多创建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平台。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强化老年人对 网络应用技术的掌握,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垃圾信息的处理、防骗意识的培养等。其中,对老年人特 别关注的健康、养生、家政等学习内容尤其需要做到精挑选、广覆盖、深推广。
( 五 ) 注重老年人的教育公平与学习权保障
从本质上来看,老年教育是对老年人学习权予以保障的重要体现,其中当然也涉及教育公平的议 题。调查显示,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老年教育的经费支持力度、学习的获得、教育过程的实施 等依然存在着显著差异。为此,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老年人学习权保障,还需要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其一,应深入分析影响老年群体学习的障碍,从舆论、制度、经费等方面给予调整与支持,以尽可 能多地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同时,这种机会应可以破解来自教育供给、家庭和个人等因素的限制, 成为现实可得的学习机会,而这也是保障所有老年人学习机会均等的重要条件。换言之,若要进一步 保障老年人的学习权,至少还要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老年教育的经费投入,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 组织和学习者等多主体分担和筹措老年教育经费的机制”(国务院, 2016)。其中,将基层社区老年教育 的经费纳入地区政府的财政预算,并探索官、民多渠道筹集老年教育经费的路径,则是保证老年人的 学习意愿不因经济原因的影响而低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二,尽可能提供差异化的学习内容与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教育服务。老年人因不同的 生活处境,对学习必然会产生不同需求。因此构建一个能够真正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教育体系,就必须 立足差异,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的差别化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维度。
其三,为弱势老年群体及面临困难的老年学习者提供更多支持与补偿。调查显示,缺乏充足时 间、身体状况不允许、家庭生活困难等是老年群体参与学习的主要障碍。对于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 人,应提供网络线上学习途径。而对于那些没有时间、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除了提供尽可能多样 及免费的教育之外,还需要整个社会为老年人的生活与福利创造必要的条件与支持。
参考文献
丁倩梅,陈标,向斌,何红. ( 2019 ) . 四川省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政策建议.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4 ),86—93+103.
国务院办公厅. ( 2016 ) .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 10/19/content_5121344.htm.
韩伟,郭晗,郑新. ( 2018 ) . 老年教育需求动机研究—针对老年大学层面. 人口与发展,( 5 ),122— 128.
黄富顺. ( 2009 ) . 我国届龄退休人员及高龄者参与学习需求意向调查研究. 成人及终身教育,24,23—34。.
江曼莉, 郭月兰. ( 2015 ) . 老年大学学员学习需求调研报告— 以上海市 X 老年大学为例. 当代继续教育,( 6 ),72—75. 林丽惠. ( 2006 ) . 台湾高龄学习者成功老化之研究. 人口学刊,33,133— 170.
乔爱玲, 张伟远, 杨萍. ( 2019 ) . 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电化教育研究,( 7 ),121— 128.
王英,谭琳. ( 2009 ) .“非正规”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 人口学刊,( 4 ),41—46.
朱昌俊. ( 2019 ) . 老年大学“一票难求”, 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 光明网, 时评, 2019 年 10 月 28 日.
Age UK. ( 2016 ) . The Internet and older people in the UK – Key Statistic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geuk.org.uk/globalassets/age-uk/docu- ments/reports-and-publications/reports-and-briefings/active-communities/rb_july16_older_people_and_internet_use_stats.pdf.
Asiret, G. D., Kaymaz, E. O. C., MsN, E. O. C., & Akyar, I. ( 2017 ) . Ageism attitude towards elderly: Young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 10( 2 ) , 819—825.
Butler, R. N. ( 1969 ) . Age-ism: Another form of bigotry. The Gerontologist, 9, 243—246.
Hiemstra, R. P. ( 1972 ) .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the aged: A survey of needs and interests of older people.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22 ( 2 ) ,
100— 109.
Hori, S., & Cusack, S. ( 2006 ) . Third-age education in Canada and Japan: Attitudes toward ag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Educational Ge- 90
rontology, 32( 6 ) , 463—481.
Hori, S . ( 1996 ) . A comparative study in attitudes toward aging between different generations . Japa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17 ( 2 ) ,
138— 147.
Koyano, W., Inoue, K., & Shibata, H. ( 1987 ) . Negative misconceptions about aging in Japanese adult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Gerontology, 2,
131— 137.
Nelson, T. D. ( Ed. ) . ( 2004 ) . Ageism: Stereotyping and prejudice against older persons. MIT press.
Purdie, N., & Boulton-Lewis, G. ( 2003 ) . The learning needs of older adults.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9( 2 ) , 129— 149.
Rivinen, S. ( 2020 ) . Media education for older people - views of stakeholders.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46( 4 ) , 195—206.
Swift, H. J., Abrams, D., Lamont, R. A., Drury, L. ( 2017 ) . The risks of ageism model: How ageism and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 age can be a barrier to active aging. Social Issues and Policy Review, 11( 1 ) , 195—23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2002 ) . Active ageing: A policyframework (No. WHO/NMH/NPH/02.8 )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Xi, Q., Zhang, Q., & Cha, G. ( 2018 ) . An exploration of senior education in Nanjing. China.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44( 12 ) , 766—774.
Xie, B. ( 2007 )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for older adults as a continuing peer-learning process: A Chinese case study. Educational Ge- rontology, 33( 5 ) , 429—450.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for the Aged in the Aging Society: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Willingness and Situation of Learn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Old Age in Four Provinces and Cities
Wu Zunmin1 Wang Lijia1 Deng Lu2 Yang Keke1
(1. Faculty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2. Faculty of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of people in different regions on the learning needs and participation of senior citize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willingness and actuality of the elders to learn in the context of the lifelong educa- tion system.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urveyed groups are generally low in willingness to learn in the old age, and they prefer the learning content of“the old people have fun”. The surveyed population, dominated by the elderly,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ly involved in the existing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is facing difficulties in terms of fund- ing support, information channels, and insufficient openness of educational venues.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 groups are learning content and gains for the elderly. There is a different state of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du- cation system for the aging society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the old can learn”and“the old can d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opening of divers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o the elderly, relying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platforms. Also, it’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to ensure equ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different elderly groups.
Keywords:aging population;education system;lifelong education;learning participation